在三國亂世之中,君擇臣,臣亦擇君,雖然君主下面會有很多各式各樣的臣子,但那也是沒辦法,畢竟治理地方需要人手不是,而且搭檔式的臣子實在太難得了,不然也不會傳出那麼多君君臣臣的佳話來。而現在這裡,就來盤點下三國時期的八對君臣搭檔吧,看看哪隊才是真正的「黃金搭檔」。TOP、8 張魯&閻圃
張魯是割據漢中的諸侯,而閻圃則是他的謀士,他雄據漢中近三十年,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;雖然看似荒唐,但在張魯統治的這三十年中,漢中的確成了一塊難得的樂土,很多人都陸陸續續逃到了漢中來,包括戰敗後的馬超,也投奔了張魯。但張魯此人除了對殺掉自己全家的益州劉璋有仇,對其他人都是一副與世無爭的態度。而閻圃作為張魯搭檔,自然也是一個很溫和的人,在張魯的手下都勸張魯當漢寧王時,閻圃就及時勸阻了張魯,也正因此,張魯後期才有機會體面的投降。後來在曹操來犯的時候,張魯也沒想過抵抗,想直接投降,又是閻圃勸阻了,但閻圃並不是阻止張魯投降,而是說怎麼投降才有最大價值;張魯按閻圃所說的做了,果然富貴一生,五個兒子都被封了侯,閻圃也被封了侯。TOP、7 呂布&陳宮
呂布是東漢末年赫赫有名的猛將,早年因為弓馬嫻熟、驍勇尚武而在并州任職,成為丁原的部將,後被唆使殺害丁原歸附董卓,與董卓誓為父子,後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誅殺董卓。之後陸續依附過多人,但都不敢接納他,途中經過陳留,太守張邈派人迎接呂布,對他大加款待,臨分手時兩人握住對方手臂發誓結好。陳宮早年是曹操的部下,因主張曹操接任兗州牧因而被曹操視為心腹。但此後陳宮因曹操殺害邊讓等漢末名士而與曹操反目,並遊說張邈背叛曹操迎呂布入兗州,輔助呂布攻打曹操並先後取得兗州與徐州。下邳城中,呂布不聽陳宮兩面互補之計,以致失敗。呂布戰敗後,隨呂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,決意赴死。TOP、6 袁紹&沮授
袁紹出身東漢名門「汝南袁氏」,自袁紹曾祖父起,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,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,其家族也因此有「四世三公」之稱。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、司隸校尉,曾指揮誅殺宦官。在討伐董卓時,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。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,袁紹先佔據冀州,又先後奪青、並二州,擊敗幽州的公孫瓚,統一河北,勢力達到頂點。而沮授早年是韓馥別駕。曾對韓馥提出良策,但不被採納。在袁紹入主冀州後,沮授監統內外、威震三軍,幫助袁紹奪取青州、并州、幽州而統一河北。沮授曾對袁紹提出奉迎天子,反對諸子分立,提出三年疲曹的戰略,但袁紹並不聽從。在官渡之戰中,沮授提出緩進戰術,但不採納。在袁紹大敗後,沮授被俘獲,拒絕投降。後來,沮授欲回河北,事敗被殺。TOP、5 曹叡&司馬懿
曹叡是魏文帝曹丕的長子,曹丕病逝後繼位為帝,是為魏明帝;曹叡在位期間在軍事、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頗有建樹,如指揮曹真、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、蜀的多次攻伐,並且平定鮮卑,攻滅公孫淵等;但在統治後期大興土木,廣采眾女,以至於在三十六歲時就英年早逝了。而曹叡的搭檔竟然是司馬懿,司馬懿在曹叡時期已經算是三朝元老了,但曹操和曹丕都不敢真正的用他,只有曹叡大膽的啟用了他,司馬懿的諸多功勞大多是曹叡時期建立的,比如率軍擒斬孟達,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,遠征平定遼東等,司馬懿也因此屢遷撫軍大將軍、大將軍、太尉等重職。TOP、4 孫權&魯肅
孫權是東吳的建立者,在其兄孫策遇刺身亡後,孫權繼之掌事,成為一方諸侯。早期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,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,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。後期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,使領土面積大大增加;並且還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,穩固了政權,但直到公元229年時,孫權才正式稱帝,成為三國時期最後一個稱帝的帝王。雖然孫權在位期間,歷經了周瑜、呂蒙、陸遜等等天縱奇才,但孫權的搭檔卻是不太出名的魯肅,魯肅為孫權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(榻上對),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。曹操率大軍南下時孫權部下多主降,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,堅決主戰。結果,孫、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,從此,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。在孫權稱帝後,說最應該感謝的人是魯肅,這也是沒錯的。TOP、3 劉備&諸葛亮
劉備是蜀漢政權的建立者,雖然早年顛沛流離,但也算是攢下了一些人馬,最終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,於赤壁之戰後,先後拿下荊州、益州,建立了蜀漢政權。而後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,劉備不聽群臣勸阻,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,結果兵敗夷陵,最終病逝於白帝城。而劉備的搭檔,就是被他稱之為「如魚得水」的諸葛亮了;而劉備的命運,也的確是在得到諸葛亮後開始逆轉的;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後,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,主持朝政。但劉備只用諸葛亮的理政之才,卻不用他的軍事之才,否則也不會有後來的夷陵之戰了。直到劉備死後,諸葛亮才開始獨攬軍政大權,這也算是劉備小小的防備諸葛亮一手吧。TOP、2 曹操&郭嘉
話說東漢末年時,天下大亂,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,對內消滅二袁、呂布、劉表、馬超、韓遂等割據勢力,對外降服南匈奴、烏桓、鮮卑等,統一了中國北方,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,擴大屯田、興修水利、獎勵農桑、重視手工業、安置流亡人口、實行「租調製」,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、經濟出現轉機。曹操麾下雖然人才眾多,郭嘉也算不上是最優秀的,但卻是曹操最信任的;在戲志才病逝後,荀彧向曹操推薦了郭嘉,郭嘉和曹操相見之後,一見如故,雖為君臣,不如說是知己,自此之後,郭嘉成為曹操麾下最倚重的臣子,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勛,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,是自己的「奇佐」。TOP、1 孫策&周瑜
孫策是孫堅的長子,孫權的哥哥;在孫堅戰死後,孫策為繼承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,在徵得袁術許可後,東渡長江,先後攻下曲阿、揚州、會稽、吳郡等。在與袁術決裂後,被封為討逆將軍、吳侯,而後孫策又擊敗廬江太守劉勛及劉表部將黃祖;最終在奪取豫章郡後統一江東。但就在孫策準備發兵北上之時,遇刺不治身亡,年僅二十六歲。而周瑜少與孫策交好,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,後孫策遇刺身亡,孫權繼任,周瑜將兵赴喪,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。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,由此奠定了「三分天下」的基礎。又率軍大破曹仁,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。可惜在準備奪取西川時病逝,年僅36歲。正史稱周瑜「性度恢廓」、「實奇才也」,孫權稱讚周瑜有「王佐之資」。
如果要說三國時期誰才是真正的「黃金搭檔」,那自然非孫策和周瑜這對搭檔莫屬了,兩人自幼就關係極為要好,雖說是君臣,但說兄弟可能更貼切些,就是兩人都太短命了,不然奪取天下都是極有可能的。曹操和郭嘉也是非常的默契,但比起孫策和周瑜來說,還是差一點。至於之後的,多少都有點提防或者不如吧。
盤點三國時期的8對君臣搭檔,有一對堪稱黃金搭檔,可惜都早逝了
在三國亂世之中,君擇臣,臣亦擇君,雖然君主下面會有很多各式各樣的臣子,但那也是沒辦法,畢竟治理地方需要人手不是,而且搭檔式的臣子實在太難得了,不然也不會傳出那麼多君君臣臣的佳話來。而現在這裡,就來盤點下三國時期的八對君臣搭檔吧,看看哪隊才是真正的「黃金搭檔」。
TOP、8 張魯&閻圃
張魯是割據漢中的諸侯,而閻圃則是他的謀士,他雄據漢中近三十年,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;雖然看似荒唐,但在張魯統治的這三十年中,漢中的確成了一塊難得的樂土,很多人都陸陸續續逃到了漢中來,包括戰敗後的馬超,也投奔了張魯。但張魯此人除了對殺掉自己全家的益州劉璋有仇,對其他人都是一副與世無爭的態度。
而閻圃作為張魯搭檔,自然也是一個很溫和的人,在張魯的手下都勸張魯當漢寧王時,閻圃就及時勸阻了張魯,也正因此,張魯後期才有機會體面的投降。後來在曹操來犯的時候,張魯也沒想過抵抗,想直接投降,又是閻圃勸阻了,但閻圃並不是阻止張魯投降,而是說怎麼投降才有最大價值;張魯按閻圃所說的做了,果然富貴一生,五個兒子都被封了侯,閻圃也被封了侯。
TOP、7 呂布&陳宮
呂布是東漢末年赫赫有名的猛將,早年因為弓馬嫻熟、驍勇尚武而在并州任職,成為丁原的部將,後被唆使殺害丁原歸附董卓,與董卓誓為父子,後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誅殺董卓。之後陸續依附過多人,但都不敢接納他,途中經過陳留,太守張邈派人迎接呂布,對他大加款待,臨分手時兩人握住對方手臂發誓結好。
陳宮早年是曹操的部下,因主張曹操接任兗州牧因而被曹操視為心腹。但此後陳宮因曹操殺害邊讓等漢末名士而與曹操反目,並遊說張邈背叛曹操迎呂布入兗州,輔助呂布攻打曹操並先後取得兗州與徐州。下邳城中,呂布不聽陳宮兩面互補之計,以致失敗。呂布戰敗後,隨呂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,決意赴死。
TOP、6 袁紹&沮授
袁紹出身東漢名門「汝南袁氏」,自袁紹曾祖父起,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,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,其家族也因此有「四世三公」之稱。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、司隸校尉,曾指揮誅殺宦官。在討伐董卓時,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。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,袁紹先佔據冀州,又先後奪青、並二州,擊敗幽州的公孫瓚,統一河北,勢力達到頂點。
而沮授早年是韓馥別駕。曾對韓馥提出良策,但不被採納。在袁紹入主冀州後,沮授監統內外、威震三軍,幫助袁紹奪取青州、并州、幽州而統一河北。沮授曾對袁紹提出奉迎天子,反對諸子分立,提出三年疲曹的戰略,但袁紹並不聽從。在官渡之戰中,沮授提出緩進戰術,但不採納。在袁紹大敗後,沮授被俘獲,拒絕投降。後來,沮授欲回河北,事敗被殺。
TOP、5 曹叡&司馬懿
曹叡是魏文帝曹丕的長子,曹丕病逝後繼位為帝,是為魏明帝;曹叡在位期間在軍事、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頗有建樹,如指揮曹真、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、蜀的多次攻伐,並且平定鮮卑,攻滅公孫淵等;但在統治後期大興土木,廣采眾女,以至於在三十六歲時就英年早逝了。
而曹叡的搭檔竟然是司馬懿,司馬懿在曹叡時期已經算是三朝元老了,但曹操和曹丕都不敢真正的用他,只有曹叡大膽的啟用了他,司馬懿的諸多功勞大多是曹叡時期建立的,比如率軍擒斬孟達,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,遠征平定遼東等,司馬懿也因此屢遷撫軍大將軍、大將軍、太尉等重職。
TOP、4 孫權&魯肅
孫權是東吳的建立者,在其兄孫策遇刺身亡後,孫權繼之掌事,成為一方諸侯。早期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,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,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。後期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,使領土面積大大增加;並且還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,穩固了政權,但直到公元229年時,孫權才正式稱帝,成為三國時期最後一個稱帝的帝王。
雖然孫權在位期間,歷經了周瑜、呂蒙、陸遜等等天縱奇才,但孫權的搭檔卻是不太出名的魯肅,魯肅為孫權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(榻上對),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。曹操率大軍南下時孫權部下多主降,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,堅決主戰。結果,孫、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,從此,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。在孫權稱帝後,說最應該感謝的人是魯肅,這也是沒錯的。
TOP、3 劉備&諸葛亮
劉備是蜀漢政權的建立者,雖然早年顛沛流離,但也算是攢下了一些人馬,最終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,於赤壁之戰後,先後拿下荊州、益州,建立了蜀漢政權。而後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,劉備不聽群臣勸阻,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,結果兵敗夷陵,最終病逝於白帝城。
而劉備的搭檔,就是被他稱之為「如魚得水」的諸葛亮了;而劉備的命運,也的確是在得到諸葛亮後開始逆轉的;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後,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,主持朝政。但劉備只用諸葛亮的理政之才,卻不用他的軍事之才,否則也不會有後來的夷陵之戰了。直到劉備死後,諸葛亮才開始獨攬軍政大權,這也算是劉備小小的防備諸葛亮一手吧。
TOP、2 曹操&郭嘉
話說東漢末年時,天下大亂,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,對內消滅二袁、呂布、劉表、馬超、韓遂等割據勢力,對外降服南匈奴、烏桓、鮮卑等,統一了中國北方,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,擴大屯田、興修水利、獎勵農桑、重視手工業、安置流亡人口、實行「租調製」,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、經濟出現轉機。
曹操麾下雖然人才眾多,郭嘉也算不上是最優秀的,但卻是曹操最信任的;在戲志才病逝後,荀彧向曹操推薦了郭嘉,郭嘉和曹操相見之後,一見如故,雖為君臣,不如說是知己,自此之後,郭嘉成為曹操麾下最倚重的臣子,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勛,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,是自己的「奇佐」。
TOP、1 孫策&周瑜
孫策是孫堅的長子,孫權的哥哥;在孫堅戰死後,孫策為繼承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,在徵得袁術許可後,東渡長江,先後攻下曲阿、揚州、會稽、吳郡等。在與袁術決裂後,被封為討逆將軍、吳侯,而後孫策又擊敗廬江太守劉勛及劉表部將黃祖;最終在奪取豫章郡後統一江東。但就在孫策準備發兵北上之時,遇刺不治身亡,年僅二十六歲。
而周瑜少與孫策交好,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,後孫策遇刺身亡,孫權繼任,周瑜將兵赴喪,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。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,由此奠定了「三分天下」的基礎。又率軍大破曹仁,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。可惜在準備奪取西川時病逝,年僅36歲。正史稱周瑜「性度恢廓」、「實奇才也」,孫權稱讚周瑜有「王佐之資」。
如果要說三國時期誰才是真正的「黃金搭檔」,那自然非孫策和周瑜這對搭檔莫屬了,兩人自幼就關係極為要好,雖說是君臣,但說兄弟可能更貼切些,就是兩人都太短命了,不然奪取天下都是極有可能的。曹操和郭嘉也是非常的默契,但比起孫策和周瑜來說,還是差一點。至於之後的,多少都有點提防或者不如吧。